找到相关内容556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什么是法器?

    之具。”《禅林象器笺》卷十九中也说:“凡什物,一切资助进道之身物,具名为道具。” 法器的内容依诸书所记,并不确定,但一般均将修行修法等所用的器物类,称为“法具”或“佛具”。依《古事类苑·宗教部》所记载,古称之道具,即六物、独股、如意、拂子、坐具等僧众所持的资具类,也成为僧具。而花瓶、火舍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5378010.html
  • 海青的意思

    无碍;取其色泽之青出于蓝,代代更胜,意在鼓励策进,不同凡俗。   佛教传入中国,由于气候、国情及实际需要等种种关系,原有之不再适用,另制小褂、中褂、长褂及大袍。仅于礼佛、诵经或集会时,披搭于...screen.width-333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333">   海青 乃宽袍大袖之唐装,为我国佛门缁素二众礼佛时所穿之。又作大袍。系依黄袍之形式稍加修改而成;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2982124.html
  • 正如法师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?

    2001年5月15日)中记录:“问:请问居士们穿海青的原因、意义与作用? 答:……在家人可以穿海青,没有限制,但是搭的有限制,没有受过菩萨戒的不可以搭衣。现在有很多人受皈、五戒就搭衣,那是绝对错误。...无缝。无缝,即是缦条,非五也。又成实论云:听畜一礼忏衣,名曰钵咤。钵咤,即缦条也。据经论言:着缦条,亦可听许;但准律部,无是明文,不着弥善。)” 大师文中提到:①受五戒者不可披“五条”。②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591027.html
  • 中国出家人的听

    中国出家人的听汉族佛教僧服制度的形成上一期,曾说明了汉族佛教僧伽服装的形成经过。除了衣外,僧伽还可以视实际需要穿著一些服装,这些就称为「听」。无论是印度或汉族佛教僧伽的听,都和当地常民的...僧服制度的形成」一文,其实已说明了汉族佛教僧伽服装的形成经过。然而,由于汉僧对于原始佛教僧服的理解,除了受印度僧伽的身教与言教的影响,也因与西域僧伽的交流或经典的传译,甚至是汉僧的再诠释而和印度僧伽...

    郭慧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1748962.html
  • 僧服 文化

    主要有、五、缦衣、衲衣、袈裟、传衣、金襕袈裟、紫衣、黄、法衣、威仪细、挂络、偏衫、裙子、直缀、禅带、卧具、袈裟袋、打包和钩纽等。常服是僧人日常生活中所穿的衣着,主要有海青、衫、褂、帽冠和鞋袜等。佛教僧侣的衣服,根据佛的制度,只限于“”或“五”。“”即安陀会、郁多罗僧和僧伽黎。“五”是于“”之外,加上僧祇支和涅槃僧。这些僧服,特别是“”,在颜色的选择上有严格的限定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5452090.html
  • 佛教的服饰

    佛教的服饰  根据佛教的制度,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件,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,我国俗称为五,是打扫劳作时穿的。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,我国俗称七,是平时穿的。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,我国俗称祖衣,是礼服,出门或见尊长时穿的。总称为袈裟(kasaya)。袈裟本是一种颜色的名称,因为佛制僧人必须穿染衣,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,而用一种杂色,即袈裟色。我国旧译袈裟色是赤色。据我国佛典记载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3165122.html
  • 宜默不宜喧

    闲云野鹤,或居山林,或住水边,一具,随缘任运,即使法缘殊胜,王宫侯第,亦不为利诱,不为权动。如云门禅师者,“一默一声雷”,虽不言语,实则有如雷轰顶之开示,吾人如在沈默时体会出千言万语,就可以说已透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33140329.html
  • 佛教的袈裟为什么不用完整布料做成?

    对美的追求要比世俗社会更为执着。这种执着表现在两个方面:其一,外在的庄严美追求;其二,内在的境界美追求。其中,佛教的外在庄严美追求主要表现在和谐、朴素、端庄的整体感觉上。这表现在服饰上,主要是。佛教所谓的,指的是种袈裟。第一种袈裟,佛教称之为‘僧伽黎’,用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制成,是比丘托钵乞食或应召入宫等重大活动时所披之袈裟。在中国,由于乞食的习惯已经不复存在,因此,这种袈裟往往只是用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2696127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冒难游行戒

    二法:但、粪扫。 冬寒夏热,游行多妨损,故宜坐禅,坐禅时端身跏趺正坐,身坐心亦坐,识心达本源,解无为法,故号为沙门。 结夏安居,常用杨枝、澡豆、、瓶钵、坐具、锡杖、香炉奁,...修行。但是,钵、手巾等应用物,就必定随身。 若布萨日,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常布萨,诵十重四十八轻戒,若诵戒时,当于诸佛菩萨形像前诵,一人布萨,即一人诵,若二人三人至百千人,亦一人诵,诵者高座,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09574396332.html
  • 佛教的服装文化

    历史渊源  从佛教僧人服装的历史渊源来看,佛教僧侣的服装,根据佛教的制度,仅限于。如果依照佛典,僧侣最初只穿一件“粪扫”,即从垃圾堆或坟墓地上捡来的破旧衣服再缝好来穿。这样是为了表示一者可以惜福...组合而成。后来僧侣逐渐增加,佛制允许僧人接受在家居士的供养,包括衣物等。也就规定了佛教的服装有“”。即“安陀会”俗称五,做务时穿。“郁多罗僧”俗称七,为入众或听讲时穿。“僧伽黎”俗称祖衣,说法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946633.html